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:::
臉書分享 line分享 推特分享 微博分享 複製網址

緬甸貧童的教育、希望、愛

緬甸貧童的教育、希望、愛

 圖文:多加愛心團/緬甸事工小組

 在緬甸的欽邦山區,有許多家庭處於貧窮,無法提供孩子上學,
有的甚至到最後一個學期,卻因為繳不出學費而被退學,
孩子因此而失去完成學業的機會。
而身為一位母親,看到別人的孩子可以上學時,卻因此感到自卑。


因為處在貧窮環境的壓迫下,有時候必須作出不得已的選擇,
甚至連選擇的機會都沒有。
這就是緬甸的孩子!

欽邦(Chin State)位於緬甸西部地區與印度接壤,屬於少數民族的地區,大多數族人信基督教【1】,主要經濟以務農為業。欽邦雖然是個多山地區,卻是緬甸國家最貧窮,生活條件最困難的地區。其山林連綿,少有平地,山區北向南延伸,山脈之間為十分陡峭的河流和峽谷。故在陸上交通上顯為不便,每逢雨季,使得原本顛簸崎嶇的山路,變得泥濘不堪、寸步難行。

由於欽山(Chin Hill)的土地貧瘠,水道基礎設施並非完善,每年農民農作物收成欠佳,加上國家政府沒有生產足夠的大米和糧食供給全部的人口,人民生活中最基本的兩餐都成了問題。對於這惡劣的天氣、崎嶇的地形、資源的匱乏和生活條件不佳的環境,且又沒有足夠的就業機會,促使有許多欽族的青年,願意冒險前往鄰近國家印度、泰國和馬來西亞謀求生計,以改善家庭物質生活。

緬甸是一個軍政統治的國家,政治與經濟極為不穩定,其教育問題也因為種族、宗教和性別因素,學童因此遭受到不平等待遇。即便緬甸政府有提供全民免費教育的政策,許多家庭因為生活貧困,連孩子最基本的入學費也無法負擔。根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報告:「緬甸38% 五到九歲兒童沒有入學,大約 75% 學生沒有完成中學,主要因為是內戰、貧窮、沒錢唸書等因素退學。低收入家庭會讓兒童提早進入就業市場當童工,有些甚至變成兒童軍人。大部分人對於女性的教育想法不同,家長不讓女童入學。」

幫助貧童上學
 

早期對於緬甸的社會福利關懷,源自於真耶穌教會新加坡聯絡處(Singapore Co-ordination Board,SCB)之緬甸事工小組((Myanmar Ministry Committee,MMC)【2】在牧養教會與訪問信徒時,發現有一戶家庭因母親離世,父親離家,留下三個孩子給親戚照料。本會有鑒於對於這三位孤兒因家庭的變故,經濟頓時失去支持,為了不讓孩童喪失他們應有的基本教育權利,便提供教育基金幫助這三位孤兒完成他們的十年基礎教育。

欽族教會【3】的信徒多數屬於低收入群體,有很多教會信徒的孩子,因為生活處在貧困當中,而喪失上學的機會。其實,每月不到美金100元,就可以提供三十多位學童讀書。如果要改善信徒未來的生活,就必須提供孩子們上學的機會。

2008年,利河伯社會福利基金會多加愛心團(Dorcas Love Mission,DLM)開始協同緬甸事工小組(MMC)在緬甸教會信徒社會福利的需求,針對『緬甸欽邦部落貧童助學金』、『聘任宗教教育專員和課後輔導班(安親班)老師』和『衛生醫療』等經費補助。以提升學童的教育水準,改善信徒生活環境與身體健康。目前在欽邦山區將近有三十位學童,已經接受本會的教育基金的支持,幫助完成他們的基礎教育。

教育、希望、愛

【仰光補習班課後輔導(安親班)】

仰光補習班課後輔導在2007年6月開始。目的是提供社區服務,幫助學童在課業上  

獲得妥善照顧,提升學童的教育品質,也藉此機會傳福音給這些孩童。目前上課學生約40位。每日分三班上課:(1)7:00-8:30am(2)8:30-9:30am(3)3:00-5:00pm. 皆由HEMA姊妹擔任教學的工作。
 
2009年4月開始,在仰光教會每安息日有舉辦宗教教育課程。有兩位教員,她們自發到安親班學生的家庭訪問,告知家長有關安息日宗教教育的課程內容,邀請孩子安息日到教會來參加宗教教育課。


【欽族部落貧童助學金】

目的是提供本會孩童就學機會。緬甸學校學年度是從六月到個年三月結束,期間有兩次考試。六月開學前必須向校方繳交行政費用和購買校服,除了仰光有六位孩童,其他接受就學補助的孩子都來自西北部的欽邦落。

本會也當地聘用一位信徒Lalzidinga弟兄,他主要負責教會的行政工作,按時分發學費給受助學生,並每月作家庭訪問,以確定學生是否有到學校去上學,也勉勵家長和學生積極參加教會聚會。

今年五月,緬甸事工小組(MMC)隨同當地的傳道工人到西北部的Kalay地區的桑密偶(Sanmyo)、納吉貢(Nagytikong)教會訪問信徒。學生的家長們紛紛表示感激這一年來,因為接受教會的助學金的補助,自己的孩子終於可以跟其他孩子一樣上學,孩子們能在課業上的考出理想成績,且都能順利升級,同時也熱心參加教會的聚會。

他們知道,這些助學金都是海外同靈的愛心奉獻,雖然彼此都不認識,但因著主耶穌的愛在每個弟兄姊妹的心理,知道這裡需要幫助,他們非常珍惜這份來自海外同靈的愛,希望這份愛能夠持續幫助孩子上學,完成他們的學業。

回到上方